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当瑞士之声在互联网上找到出路

swissinfo front 2001
上图是瑞士资讯swissinfo.ch初登互联网时的首页设计。这个版本虽是2001年初的外观,但跟1999年的设计并无二致。当时这个网站共有八个语言版本,并且还提供了一个手机应用(那时智能手机还不存在)。几个月后网站推出了中文版,2013年又推出俄语版。 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今天满20岁了。它延续了瑞士国际广播电台(RSI)一贯的使命,但使用的却是完全不同的途径,而这些途径20年前也才刚刚问世。


试想一下那个时代:既无智能手机,也没平板电脑,个人电脑的价格更是少有人能够问津;Facebook、Twitter、Instagram都还没出世,只有些最有胆量的人在当时无法回避的门户网站-雅虎(Yahoo!)论坛上“群聊”,对了,那会儿谷歌(Google)也才刚走出车库。这里必须要引用夏尔·阿兹纳武尔(Charles Aznavour)的话,没错,“我跟您所说的那个时代,20岁以下的人完全无法了解。”

那时网速慢得要死,网费贵得要死。常常要在尝试好几次拨号后,伴着正在彼此打招呼的两台电脑间悉悉索索的电流声外部链接,调制解调器才总算屈尊给我们联上网,然后我们便开始按分钟付网费。为了看到网上的一张照片,人们经常要等上好几十秒。视频?网上有是有,不过那需要网友极大的耐心。从2000年起宽带逐渐普及,5年后才有了YouTube。

1999年初,34%的瑞士人(仅4%的地球人)接入了互联网。这已是1995年的十倍。互联网虽有各种不完美及其初期的弊病,但却在振翅腾飞,而且势不可挡。

RSI
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从伯尔尼向全世界播音。 swissinfo.ch

广播的光荣时刻

与此同时,瑞士国际广播电台在寻找一条出路。瑞士之声已经拥有一段漫长而光荣的历史(多语)。自1935年起,瑞士短波服务(SOC)就在向散居世界各地的瑞侨播送国家广播节目。第二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一切的发展。短波服务也开始使用英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播报,而瑞士的中立性令其播报的新闻广受欢迎。1954年,联邦政府表彰了短波服务为维护瑞士及其侨民的关系和“瑞士在全世界的影响”做出的贡献。但联邦政府又等了十年,才肯为瑞士国际广播电台提供资金。阿拉伯语节目也在1964年问世。

相关内容
Radio Suisse Internationale

相关内容

当广播电台蜕变为网站

此内容发布于 1999年3月12日,一个新成员加入了互联网大家庭:swissinfo.org。这个信息网站是瑞士国际广播电台(RSI)的化身,而广播电台则渐渐销声匿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过去。​​​​​​​

更多阅览 当广播电台蜕变为网站

1978年,短波服务正式更名为瑞士国际广播电台。广播节目的安排也非常完备-每天以七种语言播报的节目共计70小时,成了世界上收听人数最多的电台之一,仅排在美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广播电台之后。位于伯尔尼Giacomettistrasse的电台总部,每个月会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热情、批评、好奇或者默契-听众的近千封来信,那时的人还不通过社交媒体彼此互动。

走在时代前面

20年后成功仍在,但格局却大有改变。随着共产主义阵营的分崩离析,各国际广播电台的使命-面向生活在专制制度下的民众的“自由世界之声”-已不复存在。巨大的短波发射塔让位给价格低廉的卫星,但联邦政府-广播电台一半预算的投资者-希望节约更多资金。瑞士国际广播电台从一开始的母公司瑞士广播电视集团(SRG SSR,多语)外部链接也有同样的想法。

有段时间广播电台犹豫着要不要开发电视节目,但在预料之中的巨额支出面前迅速退却。于是大家决定投资搞最有前途的媒体:互联网。国际广播电台在经历过一段群龙无首的日子后,新任台长尼古拉·隆巴尔(Nicolas Lombard)满怀信心地支持这一战略性转型。他请来Peter Hufschmid做公司副总。当时的技术人员已搭建了网站的雏形(起初网站为swissinfo.org),两位企业掌舵人召回了1995年跳槽到CNN电视台网站工作的前记者贝亚特·维奇(Beat Witschi),令网站如虎添翼。维奇成了瑞士资讯swissinfo.ch腾飞的主要创导者之一。

贝亚特·维奇(Beat Witschi)回忆道:“那时大家经受着极大的财政压力,尤其是来自瑞士广播电视集团总裁阿明·瓦尔彭(Armin Walpen)及政界的压力。在我看来,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尼古拉·隆巴尔确实走在了他所处时代的前面。他知道广播将寿终正寝。”

他也许知道,但他从未说出口。1999年,瑞士资讯swissinfo.ch还只是瑞士广播电台的一个延伸服务。事实上广播逐渐走向尽头,最后一档节目于2004年10月画上句号。

业务重组的痛苦时日

说实话,瑞士国际广播电台并没有等到1999年才尝试广播以外的技术。1995年,电台就已在刚起步的互联网上有了自己的主页,不过页面上只有节目和频率的清单。三年后,网络连接状况较好的用户甚至能在线收听广播,其时也只有英语和葡萄牙语两个语种。

此外还有视频。自1987年起,瑞士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就已在为“CNN世界报道”提供短小的视频,主题都围绕瑞士,时长也只有几分钟。从1991年开始,全世界30多个电视频道上也能看到他们制作的名为《瑞士世界(Swiss World)》的报道。

Beat Witschi en 1999.
贝亚特·维奇(Beat Witschi),摄于1999年。 swissinfo.ch

名符其实的信息网站

然而1999年3月12日随着瑞士资讯swissinfo.ch网站的上线,却是朝着另一个方向的开端。新的网站既有文字、图片,也有声音,而且它很快还有了视频。它必须成为瑞士的真正门户,设有实用链接、免费邮箱、聊天室、网上论坛,当然还少不了大家必不可少的气象信息。

“常有人来问我,互联网到底会不会存活下去,这一切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一方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愚蠢,但另一方面,我也能理解为他们为什么会问。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所做的显得如此别出心裁。我从美国回来后,感到有一点儿‘时差’,因为在那边一切都发展得更快,”维奇透露。

瑞士资讯swissinfo.ch成为瑞士信息网站第一波大潮的组成部分。几个月后,也就是2000年,《一瞥报(Blick)》、《每日导报(Tages-Anzeiger)》、《晨报(Le Matin)》、《24小时报(24heures)》及大部分瑞士媒体都先后上网,各网站还相当简陋,只有简短新闻和纸版报刊上的个别文章。各电台与电视台也有了网页,不过主要提供放送节目的售后(或售前)服务。

什么是内容管理系统?

当时的技术手段只能在网页上放置大段文字,无法进行各种格式处理,但瑞士资讯swissinfo.ch提供的是多媒体与多语言的内容,因此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它需要的是真正的内容管理系统,而那可是在首批此类软件进入市场的两年之前。于是就有了“xobix”-一个完全由瑞士资讯swissinfo.ch的专家们构思与开发的系统。

在CNN工作时,维奇见识过一种工具的操作,其实用性超过欧洲当时的各种既有工具。“我把它展示给瑞士资讯swissinfo.ch团队,跟他们说‘给我做个一样的’。他们就真做成了。”xobix甚至更加好,因为它也能管理多种语言,甚至包括从右向左书写的阿拉伯语,这对程序员来说可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

SWI - CNN 2000
2000年初的swissinfo和CNN网站。大家不难发现某种似曾相识感。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所有的网站都长得差不太多。 swissinfo.ch

维奇回忆说:“我们的程序员一直都很棒。他们构思的工具别人都没有,可谓绝对前卫。”以至于瑞士资讯swissinfo.ch多年都是瑞士广播电视集团的互联网能力中心,在它的地下室里储藏了瑞士各公营广播与电视台网站的服务器。

而历史仍在续写……

相关内容
相关内容

(本文中关于瑞士资讯swissinfo.org及Xobix的创建信息补充于2019年3月13日。)

(翻译:小雷)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