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瑞士 报道世界

看电影:走进华人第二代的世界

混血儿Alex迷恋上的并不是中国表妹本人,而是她身上的东方气息,接近她就仿佛接近了中国。 frenetic.ch

混血小伙儿Alex Chen从中国爸爸那里继承了亚洲的眉眼,但却有着法国妈妈那样的深邃眼神。他不喜欢中国爸爸像对孩子一样为他系衬衫纽扣,也没有兴趣学中文,我哥哥更有语言天赋,他说。他的法国女友亲昵地叫他“mon petit dragon” (我的小龙),因为他的中文名字里有个“龙”字,“别再这样叫我,他无奈地回答。Alex风平浪静地活在自己的世界,直到有一天,当哥哥神秘离世,他才被命运一把扯进了自己的中国根脉

电影《L’âme du tigre》(虎的灵魂)外部链接讲述了一个玄机暗藏、矛盾交织的跨文化家庭故事。而讲故事的人自己也很有故事。

1978年出生在瑞士的杨少飞是瑞士华人中少有的电影人。这位百分百中国面孔的导演其实是并不那么“中国”,他最为人知的名字叫François Yang(弗朗索瓦·杨)。他坦诚自己的中文不好,但是他对中欧跨文化题材拿捏有道:早在2009年,他就拍摄了广受好评的纪录片《中国梦》(Rêve de Chine),记录下瑞士一家人在中国都市开始新生活的喜乐,很热闹;而最新故事片《虎的灵魂》描述了混血儿倔强探究父辈家族恩怨的艰难,很孤独 – 镜头从始至终紧随Alex一个人,进入一团迷。

观影时,你会不禁猜测,Alex是不是就是杨少飞,因为故事讲得如此个人、如此诚实,似乎是写给自己的一篇长长的日记。瑞士资讯swissinfo.ch借电影公映之机,采访了导演,听到了更多的故事。
华裔瑞士导演François Yang(杨少飞)。 frenetic.ch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什么给这部电影取名作“l’âme du tigre ”(直译:虎的灵魂)

杨少飞:老虎非常有威力,有力量,而灵魂却十分脆弱,将这两个很有对比性的词结合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有意思的矛盾:人在失去亲人时是最为脆弱的,而越是在这种时刻,人越需要力量,虎一样的力量,“l’âme du tigre ”的名字正好映射出这种矛盾。电影还没有正式的中文名,我还要好好想想,请教请教我爸爸,他的中文好。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电影开场就交待出混血儿子和中国父亲之间的隔阂,Alex面对中国文化和华人社团,感到的是不适应、不融入,这是不是很多跨文化家庭的现实?

杨:其实是因为拍电影不能没有冲突(笑)。青少年时,我对自己的中国背景是很拒绝的。对于生在中国移民家庭的孩子,成长在瑞士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比如在学校有时会因为亚洲面貌而遭到别人的嘲笑排挤,我们会一心想和别人一样。

但是人长大一些就会明白,其实这挺愚蠢的,我们应该去了解父母亲的经历和文化。我是在中国拍《中国梦》的时候生出了拍摄“ l’âme du tigre ”这个故事的想法。也是从那年起- 我30岁的时候- 开始学习中文。在此之前,我对中国的了解来自中国电影和裘小龙的推理小说。

外部内容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一个瑞中混血孩子说过,他是整个儿的瑞士人和一半的中国人。你呢?

杨:我觉得自己的瑞士成分多于中国。尽管中国会给我似曾相识的感觉,但我不会觉得自己是中国人,很有趣。我意识形态中的瑞士元素多于中国,但两者终究是混合在一起的,这样正好。

L’âme du tigre (虎的灵魂)

该片曾入选2016年苏黎世电影节“瑞士、德国、奥地利聚焦”竞赛单元,也曾进入比利时那慕尔电影节的角逐。

《虎的灵魂》目前正在瑞士法语地区影院公映。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不仅是导演,也是这部电影的编剧,Alex的故事有多少是你生活的影子?

杨:电影里的有些情节是我家人跟我讲的真实过往,提及过去并不总是很容易。比如,我哥哥在20多年前的离世;再比如,我的姥爷,他是30年代留学瑞士的知识分子,40年代回国,暂时把我母亲留在瑞士,可1949年之后他没法再来瑞士接女儿。我妈妈在瑞士长大成人,而姥爷后来在文革中也受到冲击。

在“ l’âme du tigre ”这部电影里,家庭冲突的根源也来自文化大革命。出于这个原因,我猜想这部电影很难在中国上映。不过电影的目的当然不是批评中国,我只是想把那个年代发生的事情重现出来。儿辈不了解父辈的经历是很可叹的事情,我自己也是很晚- 就在几年前- 才了解到自己的家族故事。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为什么将故事设置在巴黎?而不是瑞士?

杨:因为在巴黎有真正的华人世界,那里有60-100万华裔侨民。在华人街道处处可见中文招牌,让人有到了中国的错觉。也正是在这种环境下,Alex才更容易迷失在中国文化当中。这种环境在瑞士可找不到。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书法、白酒、守夜、舞狮,电影中有很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这样的中国会不会过于“符号化”?

杨:我明白,现在的中国是非常现代的。可是,在法国巴黎中国城这样的地方,人们反而更生活在传统中。海外华人在异乡一直保持着和几十年前离乡时一样生活方式,中国在发展,而他们的生活没变。

我在巴黎的中国城做过考察,从华人那里了解他们的生活。葬礼守夜的场景就是来自一个朋友对他父亲去世时的描述。电影里能看到华人社区的庙宇,在巴黎真的就是如此。正是这样的环境让我的故事冲突更鲜明,一个在欧洲长大的“西式”年轻人如何在家庭出现变故时一点点发现并接近父辈的往事和传统的中国。

瑞士资讯swissinfo.ch:片中Alex的感情世界在法国女友和中国表妹之间游移。在选择伴侣时,移民第二代们是否确实会有这种思量:是找一个懂得亚洲文化的、黄皮肤的同类,还是和西方人结合,尽可能地过“西式”生活?

杨:我倒没感觉华人移民在择偶时会有这种或那种的倾向。影片中Alex虽然和表妹产生爱恋,但他迷恋上的应该并不是表妹本人,而是她身上的中国气息,接近她就仿佛接近了中国。题外话,饰演Alex的演员从没有过亚洲女朋友,因为没有共鸣… 

瑞士资讯swissinfo.ch:你之前拍了不少有意思的纪录片,为什么这次转向故事片?

杨:我一直以来就是想讲故事, 为此,纪录片还是有它的局限。比如,镜头如何进入主人公的私密空间和情感世界,拍纪录片时还是会有顾虑的,担心侵犯别人的隐私。在《中国梦》里就有女主人公哭泣的镜头,我拍是拍了,但会感觉有些尴尬。对别人真实生活的窥探必须在某一点上止步。

另外,我很想拍一部以中国第二代移民为题,用华人演员作主角的影片。在以巴黎为背景的很多电影里,亚洲人常常是黑工、黑帮、又穷又惨,但这并不是欧洲华人的生存状态。所以我在“ l’âme du tigre ”里塑造的是一个正常的、现代的中西合璧家庭。我想,以后不管在哪儿拍片,我都会时常在戏中加入亚洲演员的戏份儿(笑)!

您可以在这里找到读者与我们记者团队正在讨论交流的话题。

请加入我们!如果您想就本文涉及的话题展开新的讨论,或者想向我们反映您发现的事实错误,请发邮件给我们:chinese@swissinfo.ch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

瑞士资讯SWI swissinfo.ch隶属于瑞士广播电视集团